【認識皮膚癌】曬得多會患癌?了解成因和診斷方法
衞生署今年一月整理的數據顯示,2019 年錄得的皮膚癌新症共有 1169 宗1。一般可分為基底細胞癌,鱗狀細胞癌、黑色素瘤 3 種,而新症中約 92% 為非黑色素瘤。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2019 年的數據亦列出皮膚癌為香港十大癌症的第八位2,所以並不如想像中那麼罕見。到底是否曬得多便會患癌,所以要避開陽光?讓我們來了解皮膚癌真正的成因和診斷方法。
1 衞生防護中心 - 皮膚癌 https://www.chp.gov.hk/tc/healthtopics/content/25/47570.html
2 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 https://www3.ha.org.hk/cancereg/tc/topten.html
認識皮膚癌 | 為什麼曬得多會增加患皮膚癌機會?
皮膚癌主要由紫外線引起,陽光就是紫外線的主要來源。紫外線對皮膚的損害是隨時間累積的,即使皮膚表面看起來沒有被曬傷,但長時間在戶外接觸陽光,會引致皮膚組織受損。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者或工作的人士比室內工作人士會有較高機會患上皮膚癌,而發作部位也以平時曝曬最多的頭部、頸部及四肢為主。
認識皮膚癌 | 皮膚癌的成因和症狀
雖然皮膚能夠透過吸收陽光中的紫外線來製造維他命D,幫助身體吸收鈣與磷,更可以強化骨骼和維持牙齒健康。不過,在烈日當空下長期曝曬,除了有機會吸收過量的維他命D,更會曬傷皮膚,令皮膚灼熱紅腫,甚至脫皮。
皮膚癌的成因跟日曬脫不了關係,長期曝曬可能會令皮膚細胞產生病變,令細胞不受控地增長。除了曝曬,還有其他因素會引致皮膚癌,包括輻射、遺傳、慢性砷中毒、免疫力下降等。
當然,不只是外在因素,一些身體內在因素都會引致皮膚癌。例如以下人士會相對地高風險患上皮膚癌:
身體多痣
近親曾經患有黑色素瘤
皮膚白晢、很難曬黑但容易灼傷
紅髮或金髮
而皮膚癌早期的症狀,每個種類都有所不同:
基底細胞癌:通常在頭、頸、上身的皮膚上會出現紅色、肉色或黑色的隆起硬塊,腫瘤會越來越大,有時更可能會出現潰爛傷口,且在患處會感到痕癢。
鱗狀細胞癌:隆起的鱗狀硬塊通常出現在臉、頸、前臂、手背、小腿等部位,患處亦有出血的機會。
黑色素瘤:亞洲人的黑色素瘤常見於患者手腳掌或者指甲,多為黑色或深咖啡色。
認識皮膚癌 | 如果懷疑患上皮膚癌該怎麼辦?
可使用英文字母ABCDE準則,以判斷良性的痣和惡性黑色素瘤:
A(Asymmetry):痣的外觀有沒有不對稱
B(Border):邊緣是否呈現模糊不清或不規則的現象
C(Color):留意痣的顏色深淺,如出現多種顏色就要特別注意
D(Diameter):大小有否超過6mm或有持續變大的情形
E(Elevation):表面有否突起、痕癢、潰瘍或出血狀況
以上ABCDE準則只可用佢初步自行檢查,如果身體出現皮膚癌症狀而擔心患病,建議找皮膚科醫生檢查。
了解更多AIG危疾保險
想預防皮膚癌的話,要記得出門前塗抹防曬霜,避免在陽光下暴曬,並定期作自我檢查。AIG倍安心」危疾保險承保47種常見危疾,為癌症提供100%一筆現金賠償。預先投保危疾保險,即使不幸患癌,亦能於財政上得到援助,應付生活和醫療開支。
立即瀏覽專頁,了解更多有關AIG危疾保險的詳情。